最喜歡書中的一句話 -- 當孩子把你的基因傳下去時, 完成了演化給你的使命, 你也得到養兒育女的最大快樂

-- 我想, 這就是我致力於親子共讀的使命,  也再於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很重要!

-- 這本書, 讓我從新思考親子共讀的意義, 是累積創造親子間的快樂回憶, 是變化孩子的氣質, 使孩子成為有修養的人, 而非比較分數, 莫忘初衷!

 

<<家教篇~上>>

● 懂大腦, 教育如虎添翼

1. 右腦開發和大腦開發是謊言, 不論是否學習的早, 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 會持續的因新的經驗重塑大腦的神經連結

2. 孩子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 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 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 21世紀的兢爭在創造力而非記憶力

    -- 神經疲乏, 指對一直不停進來的刺激有飽和現象, 出現遲鈍無法吸收知識的現象 => 不是功課做越多越好, 需要適時的休息

    -- 知識是相通的, 只要孩子願意打開書看, 就會得到啟發, 此為開卷有益的道理

    -- 童年越愛探索的孩子, 長大後越聰明, 因到處跑到處玩會促進大腦神經元的連接

    -- 強調順其自然, 不需要特別早教, 開發智力, 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

3. 造命者天, 立命者我

    -- 好的資質全靠後天努力, 並非聰明才智, 父母應把重心放在品德, 毅力上, 因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 但一定是最勤奮最有毅力最契而不捨的人

4. 父母少看電視, 多讀書給孩子聽

    -- 青春期前孩子都屬內隱學習, 在不知不覺中, 將生活周遭的資訊內化為以後生存的知識

    -- 習慣看電視的孩子, 容易模仿電視不好的行為, 也無法從中判斷是非

5. 超越孩子的能力範圍就是壓力, 強大的壓力會永久性的改變青少年的大腦結構

    -- 學習是種習慣, 當孩子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後, 再好的天賦, 再大的腦力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 虐待除了打罵, 還包括忽略, 不理會, 排斥, 不照顧, 限制行動自由等行為

6. 運動可使人心情愉快, 也可增加大腦的血液流動, 進而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 幫助記憶

    -- 運動與學習的關係 => 產生的三種神經傳導物質: 多巴胺(快樂的正向情緒), 血清素(記憶力提升), 正腎上腺素(注意力), 都和學習有關

    -- 一週運動3~5次, 每次30~45分鐘, 就可提升正向效果; 有了強健的身體, 知識才有意義

7. 性別取向天注定

8. 每個孩子都能教

    -- 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的舉止, 就會看出孩子的長處和優勢, 尤其從遊戲中, 往往能顯現最拿手最有興趣的項目和內隱的才能, 根據長處優勢鼓勵孩子, 安排機會表現, 興趣就會培養出來

9. 記憶力 = 理解力

    -- 掌管記憶的海馬迴, 要到3~4歲才會成熟, 這也是為何我們對自身經驗大約只能回溯到幼稚園的時候

    -- 沒有意義的東西, 只有透過不斷提醒才能保存在記憶中, 若不再用, 便會被遺忘 => 記憶不是訓練出來的

    -- 記憶是激發興趣得到的, 要增加記憶力, 要從大腦處理資訊的基本功夫開始 => 記憶分登錄, 儲存, 提取

    -- 一個事實要對孩子有意義, 必須先找到和別的事實之間的關係, 在原有的知識架構中把它定位; 新資訊和舊知識體系連結上後, 新知識就會變成原有體系的一部分, 知識面才會擴大, 才能融會貫通達到教育的目的 (仿間的十萬個為什麼的書, 無法做到這點)

    -- 教育孩子眼光要遠, 切莫因小失大, 斷送孩子一生學習的動機

 

● 懂原則, 學習順水行舟

1. 提早入學害處多

    --須等孩子身心都準備好再入學, 發育成熟後再學習, 可減少挫折感

    --幼稚園孩子小手肌肉尚未發展完全, 左右腦也是, 學者主張不該在幼稚園教寫字

    --天下的知識學不完, 只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健康的體魄, 長大後有的是時間去學, 但童年遊戲的歡樂卻是長大後補不回來的 <-- 童心

2. 好奇好問的孩子有出息

    --觀察力養成: 多接觸大自然, 萬物隨時在改變, 只要孩子有好奇好問的本能, 就是天生的科學家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 應該多鼓勵, 親子一起探索; 自由探索接受不同刺激, 可讓大腦神經充分發展, 因經驗是修剪神經迴路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所有知識必須在孩子想學時教給他, 才會被充分吸收, 因為動機是學習最有力的驅力; 孩子在幼小時, 好奇心最多動機最強, 要給正確觀念和知識

3. 休息讓大腦固化知識, 成長的更好

    --上圖書館, 是激發閱讀興趣的機會, 學習最重要的是情緒和動機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尊重孩子自主權

4. 學外語有技巧, 何時學不重要, 要有好方法是關鍵

    --童年最重要的是遊戲不是上美語課; 10-12歲學外語也可無口音

    --第二語言的學習環境最重要, 不常用就會忘記, 學英文關鍵就是多閱讀把生字變成熟字

5. 寫作能力靠培養

6. 人才勝出在語文水準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最佳途徑

7. 閱(悅)讀興趣從小培養

    --孩子在正常環境, 沒專門教說話, 孩子還是會說話; 但沒人教閱讀, 孩子就不會閱讀, 因為大腦沒閱讀中心; 閱讀是靠大腦各單位合力完成的

    --低齡幼兒需要反覆閱讀, 因尚未掌握資訊, 從每次閱讀中建構更多的神經元連結, 引發更多的背景知識, 從而達到理解

    --選擇孩子喜歡的書; 閱讀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性, 增加詞彙量, 能夠在寫作或演講室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身教篇~下>>

● 懂內心, 相處其樂融融

- 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有很強的慾望無法達成 => 先了解說謊的原因 => 在能接受的範圍內幫助孩子達成願望 (玩具/吃東西/考試成績/和同學出去) => 從根源上找出替代方案, 使慾望減低

- 自信得靠實力, 實力不等於分數, 而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 讓孩子遇到事情敢跟父母說, 對孩子而言, 心靈的需求遠大於衣食的滿足, 關心孩子心靈的需求, 洞悉行為背後的緣由, 及時解開心結

- 嚴加制止, 不如訓練孩子經營自己的時間, 為自己負責, 如做完功課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學會自治自律 => 孩子受到尊重後, 就會懂得自重 => 一輩子受用不盡

-  小孩兩歲後, 就只吃以前吃過的食物 => 懼新症, 是演化來保護人類的機制

- 父母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好奇心, 使不敢向外探索 => 要教孩子如何應對危險, 而非逃避危險

- 父母愛孩子要愛得當, 個人空間是動物的基本需求, 給孩子適度空間, 尊重孩子, 掌握心比掌握行蹤重要

- 只要孩子快樂, 每天迫不及待的睜開眼睛開始新的一天, 教育的方式就對了, 孩子會以親密的親子關係回報你

- 先把可能的情況先演練一遍, 才放手讓孩子獨立 => 孩子必須準備好獨立了才行

- 讓孩子進入名校只是提供一個較容易成功的環境, 如何利用環境或要不要利用環境, 是在孩子個人的意願 => 無法激起孩子求知向上的動機, 名校和一般學校就沒差別了

- 教育者的任務是啟蒙, 引發動機, 提供機會而已

- 成績只是一種考量手段, 不必太計較, 讓孩子有信心, 勇於面對每一天, 才是成功的真諦

- 勞動是教育孩子品德很好的方式, 不流汗不懂得吃苦, 就不會懂得珍惜

- 紀律是學習的必要條件, 空有動機沒有紀律和毅力完成也是枉然

- 良好生活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 (eg, 每樣東西都放固定位置 不浪費時間尋找)

- 童年的紀律培養是內隱的學習 會跟隨孩子一輩子

- 從小教導孩子紀律與自律, 念書給他聽, 打開孩子的眼界 啟發心智, 當青春期來時 紀律和自律會使他不逾越

 

● 懂生命, 人生踏實成功

- 比錢更有效的獎勵 => 好奇心, 是人類文明的原動力, 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 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到對知識的好奇上, 而非去惦記錢, 孩子學習必定出色

- 好奇心也是創造力的原動力, 是生存的基本動力

- 閱讀讓孩子全面成長

- 童話 => 開啟孩子想像力, 給孩子正面的人生態度, 比考試成績重要

- 讀好書培養好品格

- 閱讀幫孩子安度青春期 => 外國各所學校都在這時期要求孩子大量閱讀 => 因為閱讀是把別人經驗和智慧內化成自己的最快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uyau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