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很值得看,剛好可以補足(書摘) 零歲教育的秘訣 /劉修吉的不足處

零歲教育主要是推崇杜曼的做法 (三歲定一生),在智能發展上做了很多著墨,但20年前的書至今也發展出各方學派不同的看法,陳姝伶幼教博士一書,提出的觀點見解是我覺得蠻不錯的做法。舉例,書中提到相較幾歲認字,父母更應該培養孩子喜歡書本的好感。

I. 別讓孩子失去自主力

** 三歲決定一生的說法,往往讓父母擔憂會不會少做了甚麼耽誤了孩子,也會心急是不是錯過了,孩子會輸在起跑點。孩子約三歲腦細胞會達到成人的80%,不過即使腦部大小雖大人十分接近,但在認知和社會心理需求的發展上,仍在學習階段。幼兒階段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對人信任,萌發自主性、好奇心和自動自發學習精神的關鍵時期。只要引導得當,孩子將會對自己有能力學習這件事充滿信心,這才是孩子一輩子最需要的動力,才是三歲能不能決定一生的關鍵

↓ 劉修吉觀點

Ch1 嬰兒都是天才 -- 兒童腦細胞到三足歲就完成60%, 3歲前吸收力最強, 六足歲80%, 3~6歲以遊戲化的學習方式教音樂語言文字繪畫,培養優秀素質的時期,八足歲90%,6~8歲才開始, 就需要相當時間及努力了

Ch2 零歲教育 -- 成人學習是一項一項去了解, 腦部配線已完成, 只能成為腦部處理事物的參考資料; 但嬰兒~6歲時期, 學習會直接編入腦部的基本配線中, 發展出高於30~50倍的高效率機能。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予語言的教育。須與智能教育並重

Ch6 零歲教育的功效 -- 零歲閱讀可提高頭腦基本能力即智商IQ(指記憶力,推理力,判斷力),方法: 1) 出生後盡量對嬰兒說話 2) 盡早教閱讀 3) 早期開始教文字

1. Terrible Two -- 指18M~3Y左右的孩子(並非2Y才開始),從嬰兒變成行動自如,好奇心強又有主見的幼兒,缺乏自我控制力,事前的警告等於是變相的提醒。協助父母度過這階段的方法:

a) 減少說「不可以」的次數,孩子為證明自己存在,也會以不要來爭取在家的地位,是很自然的模仿行為。

b) 示範正確的行為,引導提供孩子可接受的情境、行為,效果比說「不可以」好,對幼兒影響也會更正向。

c) 讓孩子有自己做抉擇的機會。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提供選擇可滿足這需求,自己選的也較會心甘情願的做。[艾比娘PS:這幾天嘗試提出一個糖果選項,讓艾比先說好,之後要做的事情真的會比較容易。比如問她要不要下樓散步,接著就說那要去穿褲子跟鞋子,馬上就會去穿了。]

d) 避免開空頭支票。

2. 別錯過自主性萌芽期 -- 2Y~3Y,在心理需求上稱為「自主自律」,希望很多事都自己處理。吃飯想自己吃,自己穿鞋,一定要讓孩子嘗試,成功孩子會有很大成就感,這是鼓勵孩子繼續嘗試其他新事情最好的動力。讓孩子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是個很有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孩子,才會進一步想嘗試更多事情。5Y前要盡量提供創造成就感的機會,培育孩子一輩子最需要的自主性

3. 人類學習是靠大腦神經元的連結來形成,神經元連結要靠重複累積的刺激,才能建立神經線路。當孩子在問問題,尤其是重複問題時,其實在展現孩子萌芽的好奇心。父母在此時提供學習環境,讓好奇心可以充分得到滿足,並非為無意義的事情。[艾比娘PS: 親子共讀即是可以最好的媒介,艾比1Y9M已經漸漸開始對繪本中的內容感到好奇,常常會主動拿新的繪本過來要我唸,孩子生活經驗越多,能提前跟繪本建立連結的時間會越早。]

 4. 害羞的孩子 -- 有1/4孩子是屬於比較害羞小心翼翼型。5Y以下,在碰到新的人事物或環境,因心智尚未成熟到可判斷對他是否安全可信任之前,會選擇旁觀的角色,在此類型的孩子會特別明顯。「觀察」對幼兒是一種學習,透過觀察孩子開始建構對人事物環境的認識,經過一段時間產生熟悉感信任後,才會主動去互動,小心翼翼的孩子在6~7Y後問題會慢慢消失,害羞的孩子因天性關係,需要更長的時間。如逼迫或勉強孩子去做他害怕或不自在的事,會傷害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父母懊惱生氣或挫折的表情或態度,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令父母不滿意,事事做不好的小孩。建議可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動,如讓年紀相仿的孩子一起玩,或多帶到戶外,社交活動經驗的累積,常常是孩子突破自己羞怯、害怕的最佳方法,只是需要時間。[艾比娘PS: 艾比就是此類型的孩子,遇到上課的小朋友比較多,即不願意待在教室,要提醒自己不要勉強孩子做不想做的事!]

II. 自信心,從與父母的親密關係開始

**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孩子自信的來源。人對自我的感覺,是決定信心的關鍵。孩子能夠喜歡自己,是建立信心的第一步。經由父母對孩子的稱讚、了解、包容和感謝,讓孩子去感受她是被全新接受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才能夠真正喜歡自己。

1.包容是愛孩子的第一課 -- 在孩子犯錯時,要把握機會教育孩子,而不是罵一頓。如剛打地板打掃乾淨,孩子就打翻飲料。錯誤重複出現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大腦需要重複的經驗去連結神經網路,好的壞的行為都會再三出現。做得好,經由稱讚去增強他;做錯的,需要耐心一在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不可期望說一次就馬上改過,和孩子聰明與否無關。

2. 「愛」要說出來 --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最直接的方式。愛的感受是主觀的,要多少才夠呢?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時,父母要反省。要知道孩子最想要的是甚麼。你的孩子是不是每天都開開心心,充滿自信? 都是是否愛足夠的指標。

III.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1.  EQ (沙洛維提出的說法)五大元素 -- 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自己的感受、自我控制欲望衝動的能力、知道別人的感受、和諧的人際關係。反映的個體的社會適應性。

2. 培養孩子EQ三步驟 --

a) 描述孩子情緒給他聽,對孩子而言,肚子餓會哭,生氣會摔玩具,有些是反射動作,並不知道意味著甚麼。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熟悉這些描述情緒的語言,以後碰到類似情境,就可以用語言來表達。(你現在哭得很傷心,是因為肚子餓..xxx / 你沒有看到媽媽,所以很害怕.. )

b) 接受孩子的情緒,最容易犯的錯誤 -- 忽視 (孩子哭了就走開,以為不理他就會自己停下來),年紀越小的孩子對這種情形往往愈害怕,會越哭越大聲,會覺得父母不要他了。否認情緒以及不尊重情緒 (孩子生氣摔玩具或欺負弟妹,被處罰後回你還哭,是自己做錯事),讓孩子以為這種情緒反應是不可以的,應該回答「我知道你被處罰很難過,不過欺負弟弟妹妹是不對的」。賄络 (不要哭,給你糖吃),直接把情緒拿掉,孩子無法學到處理情緒的適當方式。接受情緒不代表同意孩子行為,例「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妹妹」「你可以傷心,但不可以摔玩具」「媽媽不讓你做xx,你很懊惱是不是?但不可以做的還是不可以做」

c) 引導孩子,提供孩子可表達的方法和可以接受的行為。

3. 4~5Y使用反問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但結論必須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才會成為孩子的相信系統。不要用「xxx是好心,怎麼可以氣他」「自己輸了,不可以怪別人」「這只是小事,不需要...」等說詞,幫孩子決定情緒。

IV. 自動自發學習樂

**教育孩子過程,不要急著教他們,應努力保住孩子的主動性。只要保有學習動機,等到時機成熟,想學一定可以學得很好。主動性是孩子天生就擁有的。順應孩子興趣,讓孩子在學習過程和結果中,打從心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是父母重要的責任。也要讓孩子知道種種努力和學習都是為自己儲備面對人生挑展的能力,而非討老師父母歡心。

1. 孩子的興趣,是最好的指標 -- 要教每階段孩子甚麼? 孩子對甚麼有興趣,就依孩子的興趣引導,學習效果最顯著。學習並非只有讀書寫字數數畫畫,對幼兒而言,周遭一切都是學習的對象。

2. 每個孩子的學習路不同不要跟著別人的腳步學習 -- 看別人孩子學認字,就要求對認字不感興趣的孩子學習。把孩子主動學習的精神抹殺。不論是3Y學會讀書,或是5Y,到了三四年級,閱讀能力都差距不大,唯一差異是「喜不喜歡讀書」,對書本的喜好,才是日後決定閱讀能力好壞的重要關鍵。所以父母應培養孩子對書本的好感,而不要太強求孩子應幾歲開始認字

3. 在孩子沒發現中文字和他生活經驗是可以連結在一起之前,不免強孩子認字。持續共讀,等時機到了,孩子有興趣再開始。參考做法: 要認哪個中文字,讓孩子決定。讓孩子領會中文字的奧妙樂趣。(二 +一=三 + 1 = 王 土 川..) 自製中文字記憶遊戲等...

V. 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受用一生

**小學階段開始萌發抽象思考能力,可用一些方法介紹價值觀。講故事是最容易打動人,讓人產生認同感的;或利用生活事情來討論。價值觀需要內化的過程,才能慢慢在心底生根發芽。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故事中的啟發,都是人生價值在孩子的心中的第一批種子。

1. 要常告訴孩子不要比誰比較好,而是要稱讚別人好的地方。要避免讓孩子因為自己某樣事情做比別人好而覺得驕傲,同時鼓勵孩子去欣賞別人優點。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能夠欣賞別人優點進而讚美的人,也容易得到別人衷心的欣賞。讓孩子知道人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競爭性,而是可以同存共榮。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寬大心胸,日後也會有良好人際關係。三歲撒下種子,一點都不嫌早。

2. 誠實對3,5Y的孩子是很抽象的觀念,讓孩子先有初步概念。

3. 零用錢最大忌諱: 把錢變成獎賞、賄絡或處罰的工作。把錢和該做的事混為一談的結果會讓孩子對該參與的家事、該負責的功課養成只有看在錢的份上才做的想法。一旦不需要錢,做事的動機也就消失了。

4. 孩子在學校學會認錢幣,有數字概念就可開始給零用錢了,主要目的是訓練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對更大的孩子,可教金錢的管理和使用。

VI. 當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

** 養兒育女不是為了生氣,成長其實就是學習犯錯的過程。孩子會犯錯就是有許多未知需要去學習,父母不要成了只會批評責難的人。處罰,傷的是孩子的心,破壞的是親子間最寶貴的關係。

1. 情緒管理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不要將孩子當成宣洩憤努的對象。過度的責怪,反而讓孩子沒機會反省自己。

2. 孩子說實話時不要處罰,孩子在做錯事時,心裡是很害怕的,尤其是小小孩。要鼓勵孩子說實話,當說實話時不要處罰,要告訴孩子: 你勇敢成人,媽媽很高興,但我們現在要善後。讓孩子正面看待犯錯,而非逃避或掩飾。

3. 獎賞只有短暫效果 -- 答案很簡單,以玩具或金錢當動機,當玩具不再吸引孩子時,自然失去動機。反而讓孩子學到:你做甚麼,就可以得到甚麼。長期下來孩子會變成: 你不給我甚麼,我就不做甚麼。教導孩子的目的,應該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如用獎勵去刺激做事的動機,便有如賄絡,只有短暫的效果。和成人一樣,要能持續做一件事情,必須有來自內心的動力。應讓孩子學習做事本身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如幫助孩子學習自己吃飯,讓孩子覺得可以自己吃飯不用媽媽餵是光榮的事情;在閱讀中體會這本書好精采好好看,這種成就感會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動機,讓孩子自動自發的重複正面行為

4. 獎勵的原則: 不是條件式的,不是做甚麼就可以得到甚麼。

5. 讚美的藝術,除了物質獎勵,讚美是最具鼓舞效果的方法。但孩子常聽到你最棒你最厲害這類的讚美,可能會去找較簡單的事情來做,以避免做錯,讓父母對自己失望。如孩子不肯嘗試較難有挑戰的事情,要反省是不是給了孩子太多不當的讚美。讚美的目的,除了希望孩子把事情做好,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發展良好的價值觀和健康的自尊心

6. 只稱讚事,不稱讚人。避免裝出來的讚美。讚美之後不要加上但書。

 

 

艾比共讀紀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 陳姝伶
    全站熱搜

    yauyau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